亚洲红杏在线无码AV,免费国产在线看片看,亚洲熟妇无码专区,爆乳喷奶水无码正在播放

廣東上線首批聯合學士學位項目:讀一個專業,上兩所大學
2023-06-02 10:46:42 來源: 南方+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5月31日,廣東醫科大學、東莞理工學院正式“聯姻”共建醫工融合聯合創新學院、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并“上線”了廣東首批3個聯合學士學位項目:“藥學+應用化學”“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智能醫學工程”。

  3個聯合學士學位項目已得到廣東省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復,將在今年起通過普通高考獨立代碼的方式開始招生,每個專業招收60人,共180人。

  兩所大學為什么“聯姻”?廣東首批聯合學士學位項目將怎么培養跨校、跨專業、跨行業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一起揭開‘紅蓋頭’!”與廣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一起為醫工融合聯合創新學院、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揭牌時,東莞理工學院校長馬宏偉的一句風趣話引來一陣掌聲笑聲。

  醫工融合聯合創新學院、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揭牌。

  在紅綢帶的牽引下,紅色幕布后露出了四塊牌匾。細心的人可以發現,牌匾略微有差異:兩塊牌匾,廣東醫科大學的校徽在前;另外兩塊牌匾,東莞理工學院的校徽在前。

  “我們將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再添一把火。”盧景輝說,這次醫工融合的校際合作,在廣東首創高等教育聯合學位培養的先河。廣東醫和東莞理工比鄰相伴,有天然的合作條件,良好的學科專業互補性,將共同致力于打通教育、科技、人才的校際合作渠道,為國家和廣東的新醫科、新工科發展提供改革探索和借鑒。

  馬宏偉留意到,復合型人才創新培養的大門已悄然打開了——

  早在2019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明確,對于校際之間正式開展的復合型人才聯合培養項目,可以采取聯合學士學位方式,推進優質資源共享。

  兩年后,廣東省學位委員會也出臺《廣東省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普通高等學校之間,可授予全日制本科畢業生聯合學士學位。

  聯合學士學位是大學專業設置的新鮮事,也成了學科交叉融合、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新發力點。

  “你有新工科,我有新醫科,‘新工科+新醫科’會等于什么呢?”廣東醫科大學副校長曾志嶸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馬宏偉聊到人才培養改革時一拍即合,便萌生了促進兩校共同發力醫工融合,聯合申報聯合學士學位項目的想法。

  去年3月,廣東醫科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建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醫工聯合創新學院。

  今年2月,廣東省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復同意,廣東醫科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設立“藥學+化學”“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智能”3個聯合學士學位項目。

  他們把想法變成現實,用了兩年多時間。

  廣東醫科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是20年的“老鄰居”了。20年前,兩校一起入駐松山湖建設校區,現在距離僅約一公里。

  創建65年的廣東醫科大學是老牌醫科大學,其前身是中山醫學院湛江分院,現有湛江、東莞兩個校區。創建31年的東莞理工學院是廣東省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建設高校,現有松山湖、莞城兩個校區。巧合的是,兩年多前,兩校一起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3個聯合學士學位項目將怎么培養醫工聯合交叉學科復合型人才呢?項目將在普通高考進行本科專業招生,具有單獨的招生代碼。每個專業招收60人,兩個學校分別招生30人,單獨開班,三個專業共180人。

  “兩校共同建設專業課程、通識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由雙方互派教師授課;通識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等互認學分。”東莞理工學院教務部副部長張偉偉解釋,“藥學+應用化學”“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聯合學士學位項目采用“2+1.5+0.5”雙校區培養模式,學生分別在錄取學校注冊學籍。

  以東莞理工學院的招生專業為例,第1至4學期在東莞理工學院住宿就讀,第5至7學期在廣東醫科大學住宿就讀,第8學期學生下點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

  “電子信息工程+智能醫學工程”聯合學士學位項目實行“1.5+2+0.5”模式,即前3個學期在東莞理工學院住宿學習,第4-7學期在廣東醫科大學住宿就讀,第8學期學生下點實習。

  單一學科向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是科學發展、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改革重要趨勢與強勁動力。聯合學士學位項目成為高校之間的深度合作新風尚。

  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開設“英語+法學”聯合學士學位項目,西安外國語大學聯合西北政法大學申請開展“德語+法學”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四川外國語大學與西南政法大學開展“法語+法學”聯合學士學位項目,以此推動兩校學科專業的強強聯合,創新涉外法治人才跨校培養。

  “聯合培養的3個項目、5個專業,都是兩校的‘王牌專業’。”廣東醫科大學教務處處長謝培豪介紹,以藥學專業為例,是廣東省重點專業和一流專業,是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藥學學科2021年晉升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藥理學與毒理學為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

  與藥學對應的東莞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也是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還是材料與化工獲批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廣東省博士點建設單位重點建設學科,擁有省工程技術中心4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實力不俗。

  “我們用最好的資源,就是要著力培養高水平的醫工交叉醫工融合的創新團隊和創新平臺。”馬宏偉說,期待在生物醫藥等領域形成真正的醫工融合的交叉意識和前沿技術攻關,構建新醫科、新工科融合發展的高水平協同育人的體系。

  前幾年,醫工交叉是時髦方向,不少大學把其當做新增長點,但從實踐來看,沒闖出一條新路的案例大有所在。沒醫學基礎的工科高校要搶占新醫科車道何其不易,沒工科基礎的醫科高校要發展新工科又談何容易?

  “我們推進醫工融合,是要把醫工交叉做深、做實。”曾志嶸解釋,醫工融合與醫工交叉有所不同,是實實在在的把機構、平臺、師資、學科、專業、課程全鏈條融合,有實體、有載體、有團隊、有項目、有專業,醫工融合的方向是清晰的、落地是實的、合作是有支撐的。

  除了聯合人才培養,雙方還依托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遴選了首批6個入駐團隊,團隊由兩校科研人員共同組成、資源由兩校共同投入。

  廣東醫科大學的三個團隊分別是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團隊,智能醫療裝備研發團隊,靶向腸道菌抗炎納米技術開發及應用研究團隊。東莞理工學院的三個團隊分別是莞燕智能康復輔助訓練機器人研究團隊,生物醫學診療分子開發及應用研究團隊,牙與骨力學性能及其應用研究團隊。

  “入選后,創新團隊項目每年可獲得穩定的團隊建設經費,第一批資助額度為40萬元/項,其中項目依托單位資助30萬元/項,項目合作單位資助10萬元/項。重點培育項目每年資助30萬元/項,一般培育項目每年資助額度為20萬元/項。”廣東醫科大學副校長、醫工融合創新中心主任劉新光說,團隊還將共同申報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并與企業共同圍繞前沿急需技術聯合攻關,促進成果轉化應用。

  醫工融合聯合創新學院、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將是兩個實體運作的機構。

  “真金白銀地扶持聯合科研團隊項目之外,兩所學校還各拿出25個編制,用于醫工融合聯合創新學院、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的實體化運作。”東莞理工學院人力資源部部長王曉季透露。

  廣東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林林則說,兩校規劃了2300平方米的空間作為第一批建設的載體,廣東醫科大學東莞創新研究院里預留了一層樓作為醫工融合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以后每年還將投入600萬元用于平臺建設、運行和項目立項。

  目前,智能醫學鏡檢實驗室等已完成設備采購,將投入使用,同時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的醫工交叉合作項目團隊也在組建之中。

  更讓他們感到興奮的是,建設中的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周邊擁有眾多高水平創新要素,比如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生物醫藥企業,都可以成為醫工融合的強勁動力源。

  【記者】吳少敏

  【通訊員】賴焱烽 葉妙嫻 王麗君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俊豪

?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68112966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