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6月6日電(記者黃浩苑、周穎)沒有固體廢棄物,甚至聞不到異味,在廣州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滿眼皆是嶺南園林四季繁花的自然之趣。
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是廣州為解決大城市病“垃圾圍城”而建設的。經過20多年推進,廣州已建設生活垃圾終端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7個,在使用處理設施共24座,每天焚燒和生化處理總設計能力3.9萬噸。
圖為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外景。(受訪者供圖)
“可以自豪地說,廣州已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解決了‘垃圾圍城’的困局。”廣州市城管局局長陶鎮廣說。
“垃圾圍城”曾深度困擾廣州。作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2200萬的超大城市,廣州日均產生生活垃圾約3萬噸,且逐年遞增。2001年廣州興建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原計劃可使用50年的填埋場,僅10年便全部填滿,甚至一度發生垃圾堆體滑移產生坍塌風險。
面對困局,廣州打響“垃圾狙擊戰”,一方面在全市推行垃圾分類,從源頭減量,另一方面轉變思路,推行“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循環利用”的生活垃圾處置新格局。
圖片為志愿者和居民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受訪者供圖)
“經過對生活垃圾焚燒技術進行深入論證,從實現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同步發展角度,以循環經濟產業園之名,將垃圾焚燒設施納入建設,實現全市7個園區布局,有效解決鄰避效應,獲得市民認可。”廣州市城管局設施建設處處長高燦峰說。
在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里,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用于發電;煙氣中的氨氣與氮氧化物經過脫硝生成無害的氮氣和水,再經過層層凈化處理而成的水則用于園區澆花、養魚、清潔;最后形成的爐渣分選后做成環保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呈現出高科技版“桑基魚塘”循環生態體系。
廣州市城管局設施運管處處長肖文說,全市7個循環經濟產業園統籌園區內垃圾焚燒、生物質、餐廚、污水、爐渣處理等廢棄物處理項目,園區排放指標納入全省重大氣象監測平臺,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包括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在內,廣州全市7座循環經濟產業園線上、線下已接待了超650萬名社會公眾。“現在,廣州市平均每100戶家庭里,就有2戶使用的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講解員孫輝說,以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的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為例,項目一期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4000噸,年發電量可達5.4億千瓦時,可滿足2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陶鎮廣告訴記者,“廣州日產垃圾3萬噸,我們的設計處理能力達到3.9萬噸,現有焚燒處理設施‘吃不飽’,未來計劃將已填埋垃圾運出來進行焚燒。”